总有那么一种节目,总会在不经意之间想起,《You quiz on the block》就是这样一个节目。因为刘在石,一路从无限挑战,Running Man 过来,在看过了太多室内综艺后开始对这个类型的节目有天然的抵制,街头随机采访路人,快速回答问题,最初的时候节目质量并不能维持一定的水准,但是节目在摸索的过程中渐渐进化。从原来的答题渐渐地向街头脱口秀进化,通过每一期不同的主题,将整个一集的进度链接起来。终于在上一期让我又有提起键盘写下这篇的动力。虽然每一次看《You Quiz》都会被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普通人打动,从街头饭店的社长,到独自开理发店的老板,到为了考公务员边打工边学习的大学生,各色各样的普通人编织出不同的人生。而这一期,主题为 That’s Life,在上岩洞附近,在这个有着 25000 名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地方,聚集着韩国主要的电视放送局,在电视艺能式微的今天,仍然坚守在自己热爱的岗位,淋雨拍摄的 MC,摄像,录音工作人员,熬夜编辑的 PD,后期制作,音效编辑,用一周的时间,给出 90 分钟的节目,周而复始。
或许很多人会被标题或者预告中的金泰浩 PD 和 罗英石 PD 吸引过来,但是真正让我感动的是,这两位令人最近的 PD,都是非常诚恳的普通人。金泰浩 PD 可能有些腹黑,罗英石 PD 可能有些害羞,但他们的成就对于向往 PD 这个职业,对电视台有着美好想象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或许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对 MBC 《我的小电视》助理 PD 印象深刻。在刘在石问到她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 PD 时,这位只有着两年工作经历的 PD 说自己想要做那些不仅带来欢笑,也能带来社会意义的节目,像无限挑战一样,这一瞬间突然让我一下子出神了。让我想起了最近在看的 《Argon》,让我想起了《共犯者们》,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无限挑战,让我想起了为了新闻自由而奋斗过的各个 PD。可能对于现在的《小电视》来说只是简单的直播放送娱乐节目,但往往越被关注,需要担负的责任也越重,无挑无疑是一档为了搞笑而诞生的节目,但是其作为综艺史上的伟大作品,不仅曾经推动立法,甚至在环境保护等等各行各业给出了自己的态度。曾经追过《无挑》的人不会忘记 MBC 历史上的几次罢工,国内的新闻很少也不会特意的去报道,PD 们在背后的争取我们无从得知,但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或许能猜测到,自由的选题,自由的编辑,自由的放送,才让这个节目的名字印在历史上。也让后来的许许多多人向往着 PD 这个职业,即使知道艺能局艰辛,但依然不顾一切。或许这么说显得冠冕堂皇,那用罗英石朴素的答案来回答,当刘在石问成功的秘诀时,罗 PD 说,只是在原来擅长的基础上做一些创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从最早的为各个节目打杂的助理,做到如今拥有无数档当红综艺的主 PD,他在背后的付出鲜有人知。也幸好有这样的节目,这样偶然的机会,让罗 PD 自己坐到了摄像机前。在聊天的过程中,这期的公共提问,是受到哪位公众人物的影响。金泰浩说的是刘在石,而罗 PD 说的是姜虎东,对他们赞美最多的就是如何能在这样不停变换的社会中坚持自己的职业,坚持自己的想法,从默默无闻做到如今的国名 MC。我不经想到我自己的生活,从学校步入社会,已经快 3 年,却依然还在徘徊,倒不是止步不前,但却像是在走 8 字,我无法想象往后 10 年,20 年,甚至 50 年。这一期的主题中还包含着 《You Quiz》PD 自己的私心,在如今被各种新兴媒体包围的电视上,如何还能收获足够的眼球,大部分的人早已经不看电视,被身边各种各样的内容包围,时间一旦不抓住就像水一样溜走了。如今也很少节目能真的做到如此用心,如此直白的说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了。
最后要感谢 tvN 能够让这样一档节目播出,也感谢刘在石能够坚持,才能让我坐在电脑前看到,体验到世界那个角落的人的生活。也感谢制作这几十期内容的工作者们,这一集让我集中的看到了他们背后的付出。
几款适合个人的博客主题
puock 一款开源的,高颜值,自适应的 WordPress 主题,支持白天与黑夜模式、无刷新加载等
Mynote 是一个给开发者的 WordPress 主题。特色就是简洁、简单。
Argon 是一个简洁大方的主题,还有 Hexo 版本。
Kratos 是一个开源的响应式主题
动态加载版本:
Sakura 樱花庄的白猫博客主题
Sakurairo 一个多彩、轻松上手、体验完善,具有强大自定义功能的 WordPress 主题(基于 Sakura 主题,支持简繁英日多语言)
Type 是一款入门的 WordPress 主题。
CoreNext 是一款使用 Vue 和 Element 混合开发的 WordPress 主题,售价 129 CNY。
CorePress Pro 一款开源的 WordPress 主题。但是目前也提供两个不同的版本,Free 版和 Pro 版,Pro 版一次性付费 99 元。
WordPressGit Git 主题,由云落基于 yusi 主题基础上二次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具有超强自定义能力的主题。 响应式,短代码,绿色,多彩,双栏,博客主题,小清新,代码高亮,强大,免费主题,CMS 主题,卡片式,图片主题
Independent Publish 2 是一款非常简洁的 WordPress 主题,由 Raam Dev 开发。
Anders Norén 是一位在 Sweden 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师和开发者。他在博客上提供了很多免费的 WordPress 模板。
ASTRA 是一个轻量,简介,快速的 WordPress 主题,高度可订制化。也可以通过此主题将网站快速转变成一个在线商城。
样例
blocksy 是一款非常强大的主题。
B2 主题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商业用主题。
Cosy 是一款付费主题,售价 699 CNY。
DUX 是一款商业化比较成功的主题,售价 799 终身。
themebetter 主题对 SEO 非常友好,国内流量前几的主机测评网站,都是使用 DUX 主题。
jnews 是一款适合内容发布者的 WordPress 主题,非常容易就可以用它来打造一个视频分享网站,付费阅读站, 播客站点。
Begin 主题 知更鸟定制主题,售价 299 RMB。
RiPro-V2 是一个 RiPro 主题的全新升级重构,首页拖拽布局,高级筛选,自带会员生态系统,超全支付接口。
适合资源,源码站点。599 RMB 购买 VIP 后使用。
XIU 主题,支持百度收录推送,评论算术验证码,适用于图片展示、多元化图片新闻展示、个人博客、资源分享站,扁平化设计、简洁风、全面 SEO 优化、多重列表展示方式
zibll 是一款 WordPress 商城主题。包含付费商城,VIP 会员,社区论坛,用户权限等等功能。
Grace 主题是一款自适应的 WordPress 博客主题。目前的版本有 Grace 8.0
昨天看到系统通知有 Android 10 的 OTA,就顺手把系统升级了,也知道可能有些 Magisk Module 不兼容,所以把所有的 Module 都先关闭了,升级的过程倒是非常顺利。所以也就没有多想就依次想试试 Magisk 模块能不能启用,尤其是 EdXposed。可是就是没有想到这个启用让手机停留在了 OnePlus 的开机 Logo 无限开机中。这个问题倒也不是很大,之前也就遇到过,只要刷入一个 uninstall 的包就可以了。所以就想要进入 recovery。
这里插入一下一加的几个组合按键。
因为之前就刷入了 TWRP 的 recovery 所以也不是很怕,但是当我进入 TWRP 的 recovery 的时候,我发现 TWRP 没有要求我输入 PIN 密码,并且进入后也无法加载 data 分区,所以手机内部的所有内容都无法读取,这一下就有点慌了,因为我不想丢失数据。经过一番搜索,尝试了重新刷 boot.img,后来发现 Android 10 的 TWRP recovery 可能需要升级,所以在 xda 上找到了 unofficial 的 Android 10 的 recovery,刷入后果然能够解锁了。
然后再把 Magisk 的 uninstall 的包刷入,开机果然就没事了。然后不甘心,从头开始,重刷了最新的 TWRP 3.3.1-xx Unified Unofficial by mauronofrio,然后刷入 Magisk,不过没有启用任何 Module,然后一个个尝试启用 Module,果然 EdXposed 启用之后还是会卡在 Logo,但是这个时候我就不需要重新刷入 uninstall magisk 的包了,我只需要进入 recovery.
再重启进入系统即可。
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 Class 文件加载到内存中,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 Java 类型,这就是 Java 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
类加载的时机,整个生命周期包括:
其中 Verification, Preparation, Resolution 三个部分称为 Linking。
四种情况必须对类进行“初始化”。
虚拟机会:
Linking 的第一步,为了确保 Class 文件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的要求,并且不会危害到虚拟机自身的安全。
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 Class 文件格式规划。
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以保证符合 Java 语言规范。
进行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
符号引用验证的目的是确保解析动作能正常执行,如果无法通过符号引用验证,会抛出一个 java.lang.IncompatibleClassChangeError 异常的子类,比如 java.lang.IllegalAccessError, java.lang.NoSuchFieldError, java.lang.NoSuchMethodError 等等。
准备阶段正式为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的阶段,这些内存都将在方法区中进行分配。这个阶段中有两个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这个时候进行内存分配的仅仅包括类变量(被 static 修饰的变量),不包括实例变量。实例变量将会在对象实例化时随着对象一起分配在 Java 堆中。其次初始值“通常”指的是数据类型的零值。
public static int value = 123;
那么变量 value 在准备阶段后,初始化为 0 而不是 123. 但是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value = 123;
编译时 Javac 将会为 value 生成 ConstantValue 属性,在准备阶段虚拟机就会根据 ConstantValue 设置,将 value 值设置为 123.
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应用的过程。
到初始化阶段,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 Java 程序代码。
初始化阶段是执行类构造器 clinit() 方法的过程。
Java 虚拟机角度,只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加载器:
工作过程,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类加载的请求,将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完成,每一个层次的类加载器都如此,因此所有的加载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中,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无法完成这个加载请求时,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去加载。 实现双亲委派的代码都在 java.lang.ClassLoader 的 loadClass() 方法中。
解压和打包 jar 包,使用如下的方式。
unpack
jar xf filename.jar
pack
jar cf filename.jar path/to/dir
将打包好的 jar 包上传到 Nexus
mvn deploy:deploy-file -DgroupId=my.group.id \
-DartifactId=my-artifact-id \
-Dversion=1.0.1 \
-Dpackaging=jar \
-Dfile=realfilename.jar \
-DgeneratePom=true \
-DrepositoryId=my-repo \
-Durl=http://my-nexus-server.com:8081/repository/maven-releases/
记住这里的 repositoryId 一定是 ~/.m2/settings.xml
文件中的 ID, 另外 url 也要区分一下 releases 和 snapshots.
<servers>
<server>
<id>my-repo</id>
<username>admin</username>
<password>admin123</password>
</server>
</servers>
记录一下在 Linux 下测试硬盘读写速度的命令和方法。
使用 dd 测试写速度,千万有注意 of
后接的文件必须是一个不存在的文件,否则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sync; dd if=/dev/zero of=/tmp/tempfile bs=1M count=1024; sync
1024+0 records in
1024+0 records out
1073741824 bytes (1.1 GB, 1.0 GiB) copied, 2.55331 s, 421 MB/s
同样的道理,如果要测试一个外部存储,需要知道挂载点,然后用 dd 命令:
sync; dd if=/dev/zero of=/media/user/MyUSB/tempfile bs=1M count=1024; sync
使用 dd 测试读取速度,注意这里的 if
后需要接上一个命令生成的文件:
dd if=/tmp/tempfile of=/dev/null bs=1M count=1024
1024+0 records in
1024+0 records out
1073741824 bytes (1.1 GB, 1.0 GiB) copied, 0.271083 s, 4.0 GB/s
清楚 cache,准确的测试真实的读速度:
sudo /sbin/sysctl -w vm.drop_caches=3
dd if=/tmp/tempfile of=/dev/null bs=1M count=1024
使用 hdparm 也可以对硬盘进行测试。
apt install hdparm
先用 lsblk
或者 fdisk -l
来查看设备信息,一般磁盘都是 /dev/sda
这样。
然后用如下命令测试:
sudo hdparm -Tt /dev/sda
/dev/sda:
Timing cached reads: 31236 MB in 1.99 seconds = 15733.75 MB/sec
Timing buffered disk reads: 504 MB in 3.01 seconds = 167.51 MB/sec
昨天在整理同步工具的时候接触到了 [[Syncthing]],简直秒杀了我现在使用的任何同步工具,所以不得不花一些篇幅来记录一下。
在看到 Syncthing 的介绍时,就非常好奇它的同步原理。也幸亏它的官方文档也有非常详细的 QA
几个比较重要的点:
下载及安装过程不再赘述,官网已经非常详细了。
使用 Linuxserver 的镜像安装:
Syncthing 有个端口需要注意一下
tcp://0.0.0.0:22000
服务监听地址udp://0.0.0.0:21027
本地发现服务端口在 Unix 下在 $HOME/.config/syncthing
下
vi ~/.config/syncthing/config.xml
然后修改本地监听地址从 127.0.0.1 到 0.0.0.0.
如果熟悉 supervisord 可以使用官方提供的文档配置,如果在 Linux 下可以尝试使用 Systemd
sudo systemctl enable syncthing@yourname.service
sudo systemctl start syncthing@yourname.service
记得把 yourname 替换成用户名。
Syncthing 服务启动后端口是 8384.
推荐的理由:
有一种情况是,加入只想要在本地局域网中传输数据,那么可以关闭全局 Discovery 服务器,然后在设置中手动指定某一态服务器的 IP 和 端口,而不是使用默认的 dynamic。这样所有的数据就会在本地传输。
Syncthing 支持文件的版本控制,当从 cluster 同步,删除或者同步一个新版本之后备份之前的老版本。File Versioning 是每一个文件夹,每一个设备可以单独控制的。默认情况下是 「No File Versioning」,也就意味着本地不回保存远程设备删除的文件。
Syncthing 有好几种文件版本控制策略:
.stversions
文件夹的垃圾箱中,如果垃圾箱中已经存在同名文件,将会被替换.stversions
文件夹中。选择此策略之后还可以设置“保留版本”选项,告诉 Syncthing 应该保留该文件的旧版本数量。例如,如果将此值设置为 5,则在远程设备上替换文件 5 次时,在共享相同文件夹的.stversions
文件夹中将看到 5 个带有时间戳的文件版本。.stversions
文件夹。如果设置自定义版本路径,请确保它位于与共享文件夹路径相同的分区或文件系统上,否则移动文件可能会失败。您可以使用绝对路径(推荐)或相对路径。相对路径是相对于 Syncthing 当前或启动目录解释的。Syncthing 支持三种工作模式:1
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假如 A 设备设置仅发送,B 设备设置发送和接收,A 是不会同步 B 的更改的!
忽略列表,和 gitignore
类似。每一台设备上的 .stignore
都是分别设置的,不会进行同步。
如果 A 的.stignore
忽略了 test
,而 B 没有这样做,实际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里有一个小提示,因为 .stignore
文件是不会同步的,每个设备都需要自行设置。如果想要同步这个配置,那么可以先创建一个 .globalstignore
文件,把需要忽略的内容写到这个文件中,然后在 Syncthing 中配置:
#include .globalstignore
一份常用的 .globalstignore
:
//---Mac-specific---//
//Mac Comments, Finder Windows Size, Tags, ...
(?d).DS_Store
.DocumentRevisions-V100
//Mac Folder Icons, which will not sync to Windows
(?d)Icon*
.Spotlight-V100
.TemporaryItems
.Trashes
.fseventsd
(?d).localized
//Mac Temporary iCloud files while synching
.iCloud
//Mac OS Metadata on Windows or Linux filesystems
(?d)._*
//---Windows-Specific---//
(?d)desktop.ini
(?d)Thumbs.db
(?d)$RECYCLE.BIN
*.lnk
//---Linux-specific---//
.Trash-*
//---QNAP-specific---//
(?d).@__thumb
(?d).AppleDB
//---Synology-specific---//
(?d)@eaDir
//---Application-specific---//
//-Syncthing
(?d).stignore
(?d).stfolder
//-vi(m)
(?d)*.*.sw[a-p] # Thankys to Tom Hale!
//-Dropbox
.dropbox
.dropbox.attr
//-Microsoft Office temporary files/lock files
(?d)~*
//-KDE
.directory
//---OTHER---//
Microsoft-Benutzerdaten
Notizbuch von Wolf.url
Outlook-Dateien
RDC Connections
.parallels-vm-directory
Default.rdp
管理后台显示的最后更改(Lastest Change)是指的,根据【别人的变动】【对自己做修改】的情况和时间。或许用英语来解释稍微易懂一些, The “Latest Change” on the folder only shows incoming changes.
管理后台显示的最后扫描或者 Last Scan 是指对【自己的目录】最后扫描的时间。
管理后台显示的 Out Of Sync 或者未同步指的是「尚未接他方推送的变动」,如果已收到对方关于变动的通知,但因为下载问题或者.stignore
的设定而未能下载这些变动,就会出现这个情况。
Override Changes
Override Changes 或者撤销变动,中文译法有些不准确。出现这个提示的原因通常是设为仅发送的一方(A,master)认为自己的资料是最新的,认为对方(B)推送的变动是应该被撤销的,即使 B 关于特定资料的修订时间要晚于本地;点这个按钮会强迫 B 对方撤销自己的变动,以其收到的 A 的版本为准更改资料。
当我在一台比较老的机器上安装 Syncthing, systemd status 发现无法启动 Syncthing,查看日志说是:228/SECCOMP
错误。
这个时候需要修改 sudo vi /lib/systemd/system/syncthing@.service
,并将其中两行注释。
# SystemCallArchitectures=native
# MemoryDenyWriteExecute=true
然后重新 sudo systemctl daemon-reload
,并重新启动 Syncthing:
sudo systemctl start syncthing@einverne.service
增加 inotify limit
添加到配置(重启后生效):
echo "fs.inotify.max_user_watches=204800" | sudo tee -a /etc/sysctl.conf
立即生效可以配置:
echo 204800 | sudo tee /proc/sys/fs/inotify/max_user_watches
在 Syncthing 的 Remote Devices 中会看到一个 Introducer 的配置,通过简单的配置选项大概能知道其作用就是用于自动添加新设备(节点)。但是 Syncthing 是以一个什么逻辑来 Introduce 新设备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这里就整理一下官方文档中关于 Introducer 部分的内容。
当两个设备连接的时候,他会会交换一个相互分享的文件列表以及设备连接到哪些共享文件夹。比如:
本地设备 L 设置了远程设备 R 作为一个 Introducer。 他们共享文件夹 “Pictures”,设备 R 还和 A 和 B 共享 “Pictures” 文件夹,但是 L 仅仅和 R 共享。 那么一旦 L 和 R 连接了,L 会自动添加 A 和 B 设备,就像 R 向 L 介绍了 A 和 B 一样 远程设备 R 和设备 C 共享 “Videos” 文件夹,但是没有和本地设备 L 共享。那么设备 C 不会被添加到 L ,因为 C 并没有和 L 和 R 的任何文件夹相连。
设备和设备的 Introduce 的过程包含着设备 IDs,标签,地址设置的自动配置,但是不包含设备本地的相关设置。设备的自动配置,仅会在连接到 Introducer 之后,或者重启时被应用一次,当设备连接到介绍器时就会完成。一旦完成自动配置,设备的设置将无法从 Introducer 那里收到任何更新。
当一个 introducer 添加或移除设备,或者修改共享文件夹,或者修改设备分享设定,这些修改会在下一次连接时被应用到设备。类似的,如果一个被介绍的设备不再出现,或者不再 fxl 共同的文件夹,该设备会自动在下一次连接是从集群(cluster)节点中被移除。
Introducer 状态是传递的,这意味着,Introducer 的 Introducer 也会成为 Introducer。
将两个设备相互设置成 Introducer 是不推荐的。当添加设备,移除设备时可能会造成问题,两个设备会相互不停的 re-introducing 移除的设备。
当发生空间不足,或者想要移动同步文件夹位置的时候。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完成:
建议只在同步完成的文件夹中操作。
陆陆续续用过不少同步工具,资料备份,各个设备间同步文件,从商业化的工具到命令行工具,但总还是一直在寻找一款足于满足我所有需求的工具。这里就整理一下,顺便整理一下我自己的思路。不久前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数字文件的生命有多长,以前看到过一句话,几十年前父母写下的日记如今依然能从旧书柜中翻出,数十年前的胶卷照片依然还很清晰,但往往几年前的网络文章,或者数字照片可能如今随着网络服务的关闭,物理硬盘的损坏而无法恢复。有人尝试使用多地备份,有人尝试云服务备份,却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当然现在的我依然没有办法完全的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我从两个方面来规避这个问题,一方面物理备份一份,一方面网络存储一份。虽然可以从大部分情况下解决一些问题,不过并不能保证 100 % 数据安全。
中心化的同步工具就像是那个时候的 SVN,使用体验完全依赖于中心服务器,网速,磁盘大小都决定了最后的使用体验。
最早接触到同步工具应该就是 Dropbox 了,PC 上,手机上都是使用 Dropbox 来同步的,并且我的 Dropbox 利用率一直都还是很高。但是 Dropbox 因为网络问题原因,有些时候可能会比较慢。所以一直作为保留项目。
在 Dropbox 之后,也用过 pCloud 不过也并没有深度使用。
之后就是尝试在 VPS 上建了 NextCloud,然后买了 NAS 之后把内容备份到了 NAS 上,并且开始深度使用 NextCloud
不过以上这些工具都有一些问题,比如我都只用来同步一些相对比较小的文件,比如文件,图片,文档等等内容。因为受到同步服务器容量的限制,所以有些文件我会有意识的不同步。
去中心化的服务有很多,这些年陆陆续续也都用过很多。就我个人而言,如果使用命令行,我会用 rsync, 如果要有一个比较友好的界面,我会用 Syncthing。
rsync 之前的文章 已经提到过,很多使用方法那篇文章中也有提及,这里就不赘述了。
unison 没怎么用过,但是 unison 经常被用来和 rsync, syncthing 一起比较,想必也有他的过人之处。
曾经用过很长一段时间,说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国内把中心服务的节点屏蔽之后就很难连接上其他地址了,所以后来就放弃了。不过 NAS 上还一直留着,使用起来也非常不错。
如果想要分享只读大文件给很多人,不妨体验一下。
之前也有写过一篇文章 威联通上使用 verySync,但是这个同步工具毕竟还是用的人少,并且还是国产闭源应用,可信度不高。作为 Resilio Sync 的国产代替品使用。
开源,跨平台,Go 语言编写,其他就不用多说了。这可能是这一次整理收获最大的一个工具。
添加 Linux 启动项,可以参考官方的文档,非常详细
这个工具足以代替 Dropbox 完成同步任务,支持增量备份,支持版本管理,各个平台都有完美的解决了同步的问题。
insync 是一个可以将本地文件夹和 Google Drive 同步的工具,收费
GoodSync 又一款同步工具,支持很多平台,不过有些功能需要收费。
I found someone submit a pull-request to redis, which modify the init.d script. The modification make me curious about the init script. So this is the research result.
LSB stand for Linux Standard Base.
LSB-compliant init scripts need to:
[optionally] Log messages using the Init.d functions: log_success_msg, log_failure_msg and log_warning_msg
#!/bin/sh ### BEGIN INIT INFO # Provides: scriptname # Required-Start: $all # Required-Stop: # Default-Start: 2 3 4 5 # Default-Stop: 0 1 6 # Short-Description: Start daemon at boot time # Description: Enable service provided by daemon. ### END INIT INFO
解释:
2 3 4 5
0 1 6
几个虚设项目,以 $
开头
$local_fs
本地文件系统被挂载,用到 /var
目录的启动项都需要依赖此$network
网络被启用$named
名称功能被启用$remote_fs
所有文件系统被挂载,包含 /usr
$syslog
系统记录功能启用$time
系统时间被设定$all
所有项目一般的 daemon 应该依赖 $remote_fs
和 $syslog
,核心模块驱动程序等,需要依赖 $local_fs
在 /etc/init.d
目录下有一个 skeleton
文件,可以以此作为文件的基础来进行编辑。
一个脚本需要提供 start, stop, restart, force-reload, status 这几个动作。
最近整理文档,想起来自己的腾讯云,和 Google 云,好几十 G 的对象存储都空着,虽然腾讯云填了一部分同步的书籍,但是还是没有好好利用起来,然后就突然想起来之前看到过有人自己写了一份网盘同步程序,将对象存储作为同步工具来使用,这么一想确实可以尝试一下,毕竟现在 Dropbox 容量渐渐不够用了,如果能作为一份扩充也倒是不错的选择。所以这里就整理一下目前可用的一些方案,然后再做一下决择。
这是一款 PHP 所写的云盘系统,支持多家对象存储,设计采用 Material Design ,看起来也不错。
[[ZFile]] 是一款 Java 编写的在线文档分享工具。
[[lsky-pro]] 是一款用 PHP 框架 [[laravel]] 编写的图片管理系统。
基于 Python 的 OneDrive 网盘目录列表
[[oneindex]] 是一款用来展示 One Drive 列表的项目,PHP 编写。
基于 Python 的 onedrive 文件本地化浏览系统,使用 [[MongoDB]] 缓存文件
用 Go 实现了一套对象存储的服务端,兼容 AWS S3。
一款在线相册
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了日本的一个云存储服务,TeraCLOUD,提供 10G 空间,还支持 WebDAV ,果断注册一个。如果你也想注册可以注册完之后,用我的 CODE :NDMSQ
支持 [[WebDAV]] ,那么我就可以直接在我的 nemo 文件管理器 中 connect 到这个服务,在 File -> Connect to Server 中选择 Secure WebDAV(HTTPS),然后输入 TeraCLOUD 提供的 WebDAV 地址,以及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该服务,既不用多安装一个客户端,也可以非常方便的映射到本地文件管理器中。简单的测试了一下,发现上传速度,在我这里竟然达到了惊人的 800 kB/s
其他桌面版,或者移动客户端,只要支持 WebDAV 协议,那么都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该服务。官方也提供了一系列的选择方案。